作者:明升
●意外惊喜:野花带来的经济价值
在2002年3月,20岁的魏晓霞大专一毕业就失业了,尽管父母变着花样的劝慰也排解不了心中的落寞。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忍不住托老朋友的关系在旅游公司谋得一份导游工作,尽管父母不情愿不谙世事的女儿整天做这项抛头露面的工作,但只要看到女儿过得开心,他们也只有不断地鼓励的她好好工作,认真地把导游事业做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03年五一,魏晓霞带散客团去某风景区,因日程安排晚上要住某度假村宾馆,就在她张罗着为游客熟悉房间时,遭其中的一位男性游客的性骚扰。在随后几个月的旅游旺季这种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次休假回家,父母看着原本青春靓丽活泼可爱的女儿失去了往日欢笑,感觉他们日夜担心的问题终于在女儿身上发生了,便小心翼翼与女儿谈起了她心中的委屈与忧伤。魏晓霞坦言说自己可能不适合这项工作,她想辞职,然后自己做点小生意什么的自食其力,父母虽然赞成辞职却不赞成她做生意。在父母的眼里,女儿单纯幼稚,怎么可以在商人的利益中打拼呢。一心想在其它大的正规的公司或单位寻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让女儿去做。
魏晓霞想换一份相对严谨而又轻松工作的心理可能比父母更为迫切,但用人单位都因本科的门槛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连续求职无果的打击使得原本脆弱的内心更加脆弱,继而导致成疾——忧郁性精神分裂症。
为了使女儿尽快恢复身体和心理,2004年3月的****个周末,父母将魏晓霞带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的大别山区。她的童年与少年时光中的假期都是在这里渡过的,所以对这里的山水树石,花草虫鸟最熟悉不过了。魏晓霞在山林里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4月底,父母来乡下接她回城了,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准备带回城,放到房间里。回城之后,魏晓霞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魏晓霞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魏晓霞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给她们每人送了几枝。
魏晓霞有个在市区花店上班的朋友梅珍,拿了一束花,决定到花店里试着卖一下。
第二天一下班,梅珍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说那束野花下午被一个女孩以30元的价格买走了,她还说以后要经常来买。拿着梅珍递来的30元钱,魏晓霞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难道野花真的有这么好的消费市场吗?她决定再试试。于是她约了梅珍周末一起去再采些野花回来卖。果然,几百枝野花一个星期内全部卖完,花店老板还让她继续去采集野花,有多少他收购多少。除去给花店老板的折扣,她一下挣了1000多元,这笔“意外之财”的收获,魏晓霞意识到机遇已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了。
●毅然下乡:在野花里寻找商机
看到市场反应不错,魏晓霞想走卖野花这条创业之路。但是,采集野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野花遍布在山野之间,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各种野花的花期也不一致。她想,要把野花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只能去专门种植野花,然后再定期卖给花店。
主意一定,她果断地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带着积攒的几千元钱回乡下老家了。听说她要回老家种野花,父母的亲朋好友们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很少有人能靠野花做出一番事业的。
魏晓霞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是能行得通的,父母也只得跟着“摇旗呐喊”。于是,魏晓霞很快把在乡下务农的大伯父家的苗圃进行了扩大和改造,把原来只有一两亩地的苗圃扩大成了五六亩地,并拉起了一道篱笆墙。她从山上移植来了不少木本野生植物,同时也采集了一些野花的花种,准备播种。附近的村民们知道她的想法后,纷纷笑她异想天开。
魏晓霞不理睬别人的嘲讽,继续为她的野花野草而忙碌着。虽然她发动了大伯父一家一起采集野花种子,但是人手还是不够。她就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张贴了收购野花花种和野花幼苗的广告,山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木繁茂的山里,听说这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也能卖钱,都不再嘲笑她了,很快给魏晓霞采集了很多花种,挖来了很多野生花草。
魏晓霞把草本花种按不同的种类种在地里,把一些适合观赏的红毛杜鹃、野蔷薇等木本植株移植到了盆里。由于野生花草的生命力很旺盛,移植后基本上都成活了,但她还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除草、施肥、浇水,她都一丝不苟干得很认真,几个月后,种植园里开满了野菊花、小紫罗兰、蒲公英、白头翁、开口箭等野花。
魏晓霞摘下一些花准备卖,考虑到有些店主不愿意接收野花,她订做了一些塑料包装纸,把野花按照不同的花色搭配包装好,来到市区推销。同时印制了几盒名片,先把花放到十几家花店里让别人捎带着卖,如果能卖掉再打电话找她进货,很多店主都是带着疑惑的心态接收了她的花。果然不出她所料,花刚放出去不久,她就接到了电话,这些野花很快就被热衷时尚、追求情调的年轻男女买走了。她乘胜追击,和这些花店签订合约,每个星期给他们提供一批鲜野花。
有了固定的销路,魏晓霞的干劲更大了,为了保证冬天也有鲜花出售,她建起了保温棚;为了确保实验能成功,她专门跑到市里的农业大学请教有关教授专家,虚心学习野生植物种植和冬季保温的技术。
2004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魏晓霞算了笔账,除去各种开支,她发现半年忙碌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接连一个星期茶饭不香,郁郁寡欢,父亲看出女儿的心思,开始帮助女儿分析原因,原来把野花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出售,这个办法是不太合理的,一方面,野花的生长周期长、花期短,一次剪下来后只能重新再种,这期间她就无花可卖,自然生意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野花比普通花草照顾起来要费神得多,但价格却差不多。分析完这一切后,她决定在来年分批次种植野花,让每个月都有野花开放。但是,怎么样提高野花的“含金量”、能把野花卖得更贵一些呢?
●确立目标:把野花做成产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魏晓霞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她首先想到的是把像熏衣草之类花冠细小、不易褪色的花制成干花,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经过反复筛选和对比,她挑出了一批适合制作干花的野花。****批干花在2002年初上市了,这些干花一上市就显示出很旺盛的销售势头。
初战告捷,魏晓霞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来,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注明其名称、学名和英文名称,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另外,要是给风干后的标本加个相框,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的墙上,城里很多人都向往田园风光,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野花野草就可以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
魏晓霞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很兴奋,她做好了标本,订制了一些大小不等的相框,把这些标本夹入相框后,她带着几十个标本到了市区。有几家小学对她的标本很感兴趣,有一所学校一下就以5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订制了上百个标本。这些标本在礼品店同样一炮打响,来买标本的大人、小孩都有,把礼品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加快生产标本的步伐,魏晓霞回家组织了十几个村民帮助她一起制作标本,依然是供不应求。
同时,她移植的一些适合观赏的植物也可以出手了。她请父亲的一位内行的朋友给每一盆观赏植物估好价格,联系到某花木交易市场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助代卖,一个月下来,卖出了100盆,收入5000多元。
为了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便增加利润,2003年9月,她把家里的种植园交给大伯父料理,自己在市区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盆栽和盆景,野花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她买来了很多关于插花的图书,仔细研究插花的花色搭配、花叶搭配。她把很多人视为野草的蒲公英、狗尾巴草都作为配花加进了花束中,用野花独创出了许多别致又美观的插花作品。她给这些作品起了好听的名字:百鸟朝凤、俏佳人、星星点灯……这些插花作品令人们大开眼界。魏晓霞还办了个插花艺术培训班,免费教来店里看花的女士们插花常识,试图营造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让人们接受野花这个新鲜事物。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过学习的女士们大多成了她忠实的消费者,她们还把这个有特色的小店介绍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于是,更多的顾客涌向了她的花店。
进入2005年,魏晓霞的花店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她的干花制品已经形成了10多个系列,标本相框也丰富到了100多个品种。由于不断有人加盟连锁,她一连开了5家连锁店,由她统一提供货源,这些花店开业后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好。
2006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工艺制品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高会和商贸会,又有几十家外地客商代理了她的干花制品和标本相框。
现在,魏晓霞的种植园已经扩大到了50亩地,种植了山梅花、报春花等几百个品种的野生花草。随着“自驾游”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周末开车到山里去游玩。魏晓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她把自己的种植园改为免费参观的植物观光园,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种花DIY”的概念,让城里人在自己的种植园里参观种花的步骤、过程,向他们提供花种、苗株和泥土,让他们自己动手种花养花,并传授养花的知识。这一招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去她的植物观光园去参观,自然,他们走的时候都不会忘记买上几盆花回家去养,由此她又多了一个创收项目。
如今,魏晓霞靠卖野花买了房子和车子。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很简单,仅仅是把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变成现实,而不是像很多人,虽然有美好的理想却没有行动,直到把自己的想法带进坟墓。
●成功感言:
商机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在你面前,也许会让你感觉不到。但是,总有一些人能够抓住,因为他们不怕吃苦,善于钻研,能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魏晓霞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野花的经济价值,从采摘到亲自种植培育,并且多方面的考察、学习,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培育出大面积的野花草,而且还在采摘鲜花发展的过程中,魏晓霞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来,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这样在不断地变新中将自己的野花市场逐步开拓,把不起眼的野花产业越做越大,同时将成功之门也越建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