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肚子里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自己点燃的。雄心壮志的火花是不是来自于基因、家庭、文化或者甚至就在你自己的手里?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下来雄心壮志的火焰早已在心中?为什么有的人要其他东西来把它点燃?为什么有的人从来没有这样的念头?有的时候,即使是一家人,他们的志向也大相径庭,美国总统布什的两个弟弟,州长杰布和奈尔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三个条件形成雄心
在人类所有行为冲动中,雄心壮志也许是分布最平均的一种。
我们都知道,凡事必须跑在别人的前头,因为你每占到一寸土地就意味着其他人会少占这些地。
可是有时候人又不是这样。有的人满足于每天生活给他的东西。据说男人和女人表现雄心的方式不同,欧洲人和美国人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不同,收入不同的人也不同。
我们甚至都不能给雄心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雄心是进化的产物,”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罗夫说,“不论社会地位是怎么定义的,在每一个团体里面都有某些人急切地追逐目标,另外一些人则毫不关心。”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迪恩·西蒙顿研究认为,雄心要比这个还要复杂。“雄心是能量和决心,”他说,“但是雄心还需要目标。有目标而没有能量就像坐在沙发上说:‘什么时候我会做一个更好的捕鼠器。’有能量而没有明确的目标,人就会把精力浪费在一个又一个漫无目的的项目中。”
双胞胎的志向也不一样
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开始密切注意雄心到底从何而来。
他们从家庭、文化、性别和其他一些方面研究雄心的根源。如果人类是一种富有雄心的物种,那么我们肯定不是****的一种。许多动物都有这个倾向。
很多人把雄心和基因联系起来。正在进行的研究显示,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在出生以后被分离开,他们的志向竟然有30%到50%的重合。从基因学的角度看来,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但是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是由婴儿出生以后的经历形成的。
通过研究大脑的功能我们就能明白这一点。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者们通过为大脑拍照的方式研究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大脑掌握了使人对一项任务专心致志,直到任务完成的功能。研究者们认为,这里是驱动人类雄心的“引擎”之一。
研究者们征集了一组大学生,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问卷,测量他们的专心程度。研究者们发现安,得分最高的人大脑额叶区域的活动也最多,大脑额叶区域和人的情感和习惯有关。“相关度有80%,”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克罗宁格教授说。
但如果要说大脑天生的区别导致了我们的雄心不同,或者后天的行为导致大脑额叶区域非常活跃,那也不行。不过还是有一些研究者们相信,那些没有志向的人也能够通过一些方法脱胎换骨。“能量水平可能是和基因有关,”心理学家西蒙顿说,“但是许多时候,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找到能真正发挥雄心的东西。”
男女偏好不同的竞争
不过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人总是要比其他人在雄心壮志上面差了点。
比如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志向就不一样。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和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女人表现自己志向的方法和男人不同。
“男人和女人对竞争的胃口不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特兰德说。“似乎女人都不喜欢这个,而男人特别喜好这个。”
但是其他专家认为韦斯特兰德的结论走得太远了。她们不大参与到竞争中,不是因为雄心不足够。而是因为她们比男人更加挑剔自己参与的竞争。她们愿意为了得****而不计代价,但不是任何代价都愿意付出。“男人比女人更加直接表现出竞争性,”美国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布拉佛·赫尔蒂说。
中上阶层最有雄心
除了基因,其他一些因素也有可能完全改变你的雄心。其中两个就是你所在的家庭和产生这个家庭的文化。
没有严格的规则表明哪些家庭是最有雄心的。很多心理学家同意,那些设置艰难但却是现实目标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最有自信心。
父母难以控制的,但是效果很大的也许就是他们的孩子出生后能够享受的各种条件。
财富和贫困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雄心壮志的?
这很难预测。在富有的家庭长大,你能继承的或者是成功的工具,或者是世家大族的惰性。如果你在贫穷的家庭中长大,你要么能够获得努力奋斗的动力,要么干脆失去希望。总的来说,研究显示,社会的中上阶层能够产生最多的志士———绝大多数因为这个阶层也产生了最多的焦虑人士。
在测量雄心的时候,人类学家把家庭分成四个组:贫穷的、糊口的、中上阶层和富有的。对前面两个组,雄心壮志常常是奢侈品。对富人来说,雄心并不是必需品。只有中上阶层的人才会有雄心壮志努力改善自己的条件。“这被称为一种地位焦虑,”美国人类学家罗夫说,“不论你出生以后关心与否,你都会培养自己的这种雄心。”
我们身上潜藏“野心”
在一些社会中,你常常要比其他人更加焦虑。
比如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凡事都是以“我”为先的文化主导。美国模式产生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也承受了代价———雄心有时候转过来对着那些有志向的人,把他们整个人都“吞”进去了。
人类历史总是用破裂的联盟、宫廷政变和强人或者强国欺压弱国的鲜血写就的———这都是为了某一个人对权利和资源的渴望。“你在人类的神经电路图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处于乐观和妄自尊大之间的点,”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工商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
虽然有的人平时看不出来有什么雄心,但是它有时候会突然出现。美国亚特兰大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德·瓦尔说:“你可以看见一只雄性大猩猩平时甘心居于低级的角色,但是有一天他发现有机会打倒首领,最后取而代之。我可以说90%的人也同样如此。”
越有雄心越会得病
如果你渴望鹤立鸡群,这带来一个问题:你必须承受心肌梗塞、溃疡和其他各种和压力有关疾病的折磨。因为这些是很多有所作为的人身上的常见病,甚至动物也是如此。研究者在狼群中的领头狼身上发现一种激素的水平很高,在焦虑的人体内,这种激素的水平也同样如此。黑猩猩中的头头也会像人一样得溃疡,有时候甚至是心肌梗塞。
由于这些原因,那些希望出类拔萃的人或者动物常常也很乐意担任“二把手”的角色。“占据高位是所有人的愿望,”德·瓦尔说,“但是随之也产生了另外一种技巧———如何最有效利用低位的技巧。”
人不仅仅安于“二把手”角色,而且也从中牟利。通过合作,能够取得最多成就的工作队伍就是由这些“二把手”组成的。他们不会去做那些表面光彩的工作,而是通过日常的努力运作公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雄心,”罗夫说,“社会不得不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途径实现雄心。”
■如何帮孩子走向成功?
新生的婴儿从来不缺乏雄心:他们渴望能早日独立行走,学会说话。虽然他们一开始总要遭受挫折,可不断尝试直至成功。但是当他们开始上学,很多心理学家和教师一致认为,很多孩子失去获得成功的天性。父母当然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希望学校能为他们上一堂“雄心课”。
不过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不同意:“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机会对一样东西产生热情,但是不能逼他们。”不过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相信可以发掘出学生们的雄心。他们为学生注入信心、鼓励他们承担风险、经得起失败。
一些专家说,现在的教育制度强调考试,也必须为一些孩子们丧失雄心负责。他们还认为,必须通过志愿者工作、运动、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摆脱家庭作业和考试的负担。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有作为,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好好读书确实能帮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