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今》励志启示四:拿何标准来选聘人才
郑尚宫即将从最高尚宫的位置上退下来,离开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以传承皇宫御膳的事业。在郑尚宫看来,未来的接班人不但应该具有杰出的膳食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理想——坚持一个做膳食人的理念。郑尚宫认为:做膳食的人,应该让进食的人心情愉悦,有益健康,绝不能把膳食当做一种争权夺利的手段。她知道能这样去做的,只有韩尚宫。但是,多方的压力要求她把位置传给家族有权势的崔尚宫。因此,郑尚宫****次打破常规.向皇上提出:在宫中以比赛的方式,来决定未来的接班人选。厨艺最高的韩尚宫和崔尚宫.被确定为竞选的候选人。两人各自选择一位助手,崔尚宫选择了自己家族的今英,而韩尚宫选择失去了味觉的长今。
一个公司,一个企业,资金、规模、设备、人才、技术都是我们看重的东西,但最重要的不应是这一切,最重要的应是这个企业的内在精神。中国有旬俗话:“富不过三代”,因为上辈传给下辈金钱很容易.但要传给下一代开拓、进取、创新、意志等品质与精神就很难,因为这是无形的,需要一个人的领悟能力及坚强的个性和价值观的认同。所以:“创业容易,守业难。”因为要“守”住资源、人才、技术……这些都可能因某种原因流失和淘汰。而真正要坚守的不应是物质。而应是一种精神。当有了这种精神,流失和淘汰的所有东西,才可以重新再回来,崩塌的事业也才可以重新再建立。儒学家韩婴说:“家有千斤之玉.不知冶,犹如贫也。”——家里哪怕有千斤的宝玉,却不知如何运用,那就和贫穷没什么两样。
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家,全球****——韦尔奇,在通用电气(GE)公司多年的领导工作中。让GE市值飞涨了数十倍,他是如何做到的?杰克.韦尔奇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赌注押在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并把50%以上工作时间花在人事上。”韦尔奇深深地感到:“没有什么比发现人才更令我快乐了!”
那么GE公司是用什么标准来选聘人才?
韦尔奇说:“在(GE公司,没有人会因为失掉一个地区、失掉一个客户或一个错误而失去工作……
人们有第二次机会,还有第三次、第四次机会得到培训、帮助,甚至可调换不同的工种。但****有一种表现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那就是违反了GE的核心价值观——诚信。”
作为GE领导的候选人,还必须符合“四大标准”,并反复进行考察:“****,是否精力旺盛?第二.是否可以调动别人的激情?第三。是否有决策的勇气?第四,是否能够落实决策?”美国通用电气——由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创立,靠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世界规模****的企业。
《大长今》励志的启示:
1.世界华人成功学******——陈安之说:“领导者必须拥有的概念是:人是****的资源!所有的生产力,所有的业绩,都是人做出来的。假如你不把人当成最重要的资产,就很难做好事情,也就很难谈到组织的发挥或是领导。” (摘自《领导力决定--切》)
2.“选聘人才,选拔事业的继承者,核心的标准是——让有‘红色基因的人进入公司’,因为只有当一群有共同价值观、文化观、行动观的人进入公司,一群有共同精神理念的追求者,走到一起时,组织才可能减少摩攘,大家才可能心领神会地向一个方向努力。” (摘自王阳著《王阳感悟》)
真的时间不够用吗?
我有些时侯会应邀做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讲座,给正在大学读书的20岁左右的青年人。或者给中、高层管理人员。一次次话语的交流我听到 种共同的经历: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人们渴望找到一种灵丹妙药.****改变自己的时间赤字局面,从窘迫的时间债务中跳脱出来。
时间不够用,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常态。
也许我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机挑战。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对于全球的年增长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多世界大公司把目光投向中国。法国一位商学院的院长讨论起法国的经理人员的情况时,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跟中国人比,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他说,“他们晚上不愿意加班,周末也不愿意工作。”同样的.在很多国际型企业中。大家会普遍觉得中国分公司的员工下班时间最晚,周末经常连轴干。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效应”——中国人干活是不要命的!
中国人确实是干活不要命了。我不愿意再列举出那些五十、四十甚至三十多岁就失去生命的精英,让他们安息吧;死当然是极端的情形,但是,即使不死,这样的忙忙碌碌,带给了我们幸福吗?听到这个问话,就会有不少人开始讲起自己的财富或者职务进步。来作为度量幸福的尺度。
在我的讲座中,我会请参加的人一起做一个练习——请每个人写下自己72岁的时候离开人世(我总是很抱歉地跟大家检讨这个冒犯).人们所书写下的你的生平(也就八百个汉字)。来听讲座的人早就准备好了记录的本子,却没有想到我会让他们做这样一个练习。3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很多人的本子上只留下了寥寥的****行字--XXX.于××年××月XX日逝世,享年72岁。然后就不知道该写下些什么。不是提笔忘字,不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一生要怎么度过。不光是没有人生的计划。我们同样没有一年的计划,一个月的计划。我们总是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一通电话。”当有些时候我们希望约定明年某位教授的时间安排时,得到的是略带嘲笑的回答——这么早怎么可能?所以中国大学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年都是到时候再订,所以也从来无法在半年或者三个月前约请到重要的嘉宾或者毕业生的家属。即使是费了一些工夫订出了一个年度计划,然后呢。束之高阁,忘之脑后。从前年开始我经常给一些朋友建议,把他们年度计划浓缩为三句话,然后打印出来贴在他们计算机显示器的上栏,确保他们每天、每次打开计算机的时候总是自动地能够看一遍,在心里读一遍。不这样做.永远是会沉浸在c事件、努力追逐B事件,而A事件往往就成了忘却的纪念。一般意义上.了解一个CEO的日程安排,观察他的时间分布,就能发现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这是下属如何“管理”上司的一个基本功。可是,看看我们周遭的那些高管人员,他们的时间分布,真正地体现了他们的关心之处吗?明茨伯格在1973年《管理工作的本质》中的发现,究竟是习惯.还是自然?人际关系是相当消耗时间的,可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许多管理人员经常将重要的谈话、困难的谈话约在15分钟、20分钟之内。我不是怀疑你的表达或者沟通能力,我只是高度怀疑这会导致你的工作方式被评价为粗放、简单、难以接受;这种重事件性行动(被迫的日程安排)、轻沟通(最容易被压缩、排挤的时间安排)的做法,最后导致的是重任务、轻关系:重事、轻人。这样的组织逐渐地就呈现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你愿意在其中工作吗?而原因还是在时间。忙而不盲!事赶事,人赶人。但是如果人被事情拖着走.那么一定出了问题,所谓的忙昏了头。我笃信.一定的空闲才能产生创造力。毛泽东老有些个高招。是因为他不用忙碌别人那些细节。中国人刚刚懂得了追求财务自由度,却忘记了时间自由度。中国人不能满足于勤劳.没有时间管理的勤劳是个坏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我深感曾经影响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是一本关系到每个中国人幸福的好书,这因此也就关系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相信这是让很多人读后受益一生的一本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作者: 阿兰·拉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