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被舆论卡死的社会责任
被舆论卡死的社会责任 |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7/3/1 【点击次数】1322 |
当一个企业一边拿出巨额资金捐给社会公益事业,一边却在生产着劣质产品时,人们因为没有发现其产品中所隐藏的不安全因素而颂扬企业承担了高尚的社会责任。 当一个企业努力生产最优产品,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却没有向国际灾难伸出援助之手时,常常被冠以不负社会责任的罪名而被社会舆论抨击得满目疮痍。 舆论下的社会责任——向左走,向右走? 从国际通用的SA8000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丰富的内涵,如办好自己的企业,确保可持续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照章纳税,确保产品质量,给客户安全,****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应该说,这些国际通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企业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但是,在更多人的意识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商业道德之外的更多的企业没有义务去承担的东西,如公益事业捐款、爱心活动等。 中国企业家的使命正在被不可避免地夸大了……在中国,即使是****的经济学家,仍然对企业家的职业抱有不实际的幻想。 其实,不仅是在中国,即使在美国,认为企业和企业家具有超过自己的股东和雇员利益之上的“社会责任”的观点也是得到广泛的接受。这种观点表明了对企业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性质的一个基本的误解。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总经理)是企业所有者(股东)的雇员。他对他的“东家”负有直接的责任。这一责任就是按照股东们的意愿来领导企业。而股东们的意愿通常说来都是在遵守基本的社会准则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总经理是股东们的代理人,而他的主要责任是对这些人而言的。 说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名管理者而有着“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什么呢?它一定意味着:他将以某种方式行事,而以这种方式行事并不是出于股东们的利益。例如,尽管价格的提高代表着该公司的****利益,但为了对防止通货膨胀的社会目标做出贡献,他将制止产品价格的上涨;或者,他将使用于减少污染的支出,大大超过出于该公司的****利益而应支出的数量;甚至,以公司利润为代价,为响应减少贫困的社会目标,他将雇佣那些下岗工人,而不去雇佣那些可以雇到的、素质更好的工人。 在这些情况中的每一种当中,公司的总经理都是在为了普遍的社会利益而花费别人的金钱。如果他的那些为了他的“社会责任”而采取的行动减少了股东们的收益,那么他是在花股东们的钱。如果他的行动降低了某些雇员的工资,那么他是在花某些雇员的钱。实际上,为了履行舆论赋予的“社会责任”而牺牲了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本身是一个悖论。 并非企业本身乐于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内因——推动企业按照法律和商业道德从事其经济活动,外因——政府、媒体、公众等往往从其即时的、狭隘的利益出发,大肆渲染并鼓动企业行使“社会责任”,两者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甚至使企业瘫痪的冲突。一方面花费巨额资金赞助各类公众活动,一方面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往往是昙花一现,如流星般飞逝;能够存活下来的并且在数十年里蒸蒸日上的企业,无不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基本商业道德。罗斯福说过:“有许多向前迈进的方法,但只有一种站立不动的方法”。企业不能忽视社会舆论的作用,但不能受社会舆论所左右,也不要试图去主导和干预社会舆论。 就现代企业存在的意义本身来说,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然而,舆论却总是推波助澜,虚张声势。 揭开公开承诺的伪装 在实际当中,企业所公开“倡导”的“社会责任”或“社会承诺”通常是一种伪装,用来作为那些在其他方面被证明是正确的行动的借口,更多的时候,这种公开承诺是一种商业炒作。 很多人都知道麦当劳公司的四大宗旨:品质、服务、清洁以及物有所值。麦当劳一直标榜它在社会经济中所扮演的慈善角色。 一个在麦当劳打工的女孩讲述了在麦当劳一天工作中的“有趣”经历: 这是一个炎热的季节,麦当劳的可口可乐非常热销。当班经理要求前台服务生一定要在杯子里多加冰块,这样收到一杯可乐的钱,只供应不到半杯的可乐,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消费者还在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杯中被可口可乐浸泡过的冰块。此时,麦当劳的四大宗旨之一“物有所值”早已不存在了。很多消费者选择了不加冰块,麦当劳自然有对付这些消费者的手段:多加碳酸水,少加可乐。此时,麦当劳以其自己的行动推翻了它的另一个宗旨——品质。 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责任”可能看来是很普通的,因为社会舆论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言论,即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运作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形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的谎言,我们就会经常发现花言巧语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鸿沟。安然公司丑闻、光明乳业事件等大公司违反商业道德的新闻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中。尽管安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光明乳业也仅是个案,但拥有这种空洞的价值观的公司并非少数。许多企业价值观宣言表面充斥豪言壮语,竭尽完美之词:诚信、团队精神、责任、效率、服务以及创新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品质,但这样的术语只是一种公开承诺,不能成为指导员工行动的明确纲领,因而也就毫无实效可言,或者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一个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必然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这种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比如“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尊重顾客”等。同时,还必须把这样的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领导风格、责权体系等,这样才能把有远见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商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行动,实现理念与行为的统一。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口号,而是国际、国内发展对企业提出的现实要求;社会责任也不是认证,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责任更不是负担,而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关闭】 |
|
|
 |
|
|